來源:頭條2025-05-16 10:52
5月16日訊,關於王鈺棟留洋的討論引起了不少熱議,甚至連浙江省體育局的《體壇報》都忍不住發表意見,看來大家都在為這位小將的未來操碎了心。不過,它們的建議居然是讓王鈺棟從低級別聯賽開始,這到底是在助力還是在調侃呢?
在這波“青春風暴”中,32名U21球員在中超頻頻亮相,竟然合力打入了16粒進球,讓人一下子感覺中國足球似乎不再是“老齡化”的演出。然而,年輕小將們的閃光表現初始於今年的U20亞洲杯,盡管在四分之一決賽出局,面對沙特國青也不至於慘敗到失去鬥誌。王鈺棟、蒯紀聞、依木蘭們的表現,打破了我們對中國足球的刻板印象,外界似乎開始對這一代年輕球員刮目相看,各大俱樂部偷偷開始相信“小將也能挑大梁”。
但冷靜一想,現在這個局面能否歸功於“金元足球”的退潮,還是各俱樂部成為理性經營的代名詞?這種轉變讓各俱樂部在外援引進上更加註重性價比,以浙江綠城為例,主教練卡內達的外援使用策略簡直讓球迷覺得神秘莫測——多名外援坐在板凳上,只有一兩個首發,這不禁讓人懷疑他是否在進行某種科學實驗,但從某種角度看,或許這是因為國內年輕球員在性價比上的優勢。
在這樣的環境下,年輕小將們的表現回歸是意料之中的事,而王鈺棟登頂射手榜後,關於他的留洋首選幾乎成了媒體的寵兒,一時間“留洋經紀人”的角色都紛紛自薦。然而,現實拍打人的臉時,尤其是留洋這塊“熱豆腐”,心急吃不著熱湯,搞不好就變成了“一嘬子泡”。
回顧歷史,可謂苦澀不少,蒿俊閔之後中國球員在歐洲的掙紮幾近無果,武磊雖然在西甲留下了深刻的印記,但這條路實在是艱難。有評論指出,“王鈺棟們”成了開拓者,這意味著更大風險的冒險,畢竟選擇加盟何種級別的球隊對未來極為關鍵。
浙江綠城的青訓總監池谷友良說過:“真正的天才是在正確節點做出正確選擇的人。”而對於如今的王鈺棟們來說,或許該放下留洋的急迫念頭,先在中超賽場上踢滿90分鐘,再慢慢考慮踏出第一步。畢竟,就目前甲級水平而言,我們的球員顯然沒有和日韓球員比肩的實力。從低級別聯賽起步似乎成了唯一務實的選擇。盡管“王鈺棟們”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足球的光明前景,但黎明尚未來臨,依然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才能真正到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