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微博2025-09-04 12:30
深圳男籃和北京師範大學南山附屬學校的戰略合作,簡直就像一出精彩的戲碼,連今晚的籃球比賽我都不想看了。天知道,這種共建“青少年籃球人才基地”的想法究竟是一種高明的策略,還是在扮演“我們很關心青少年”的溫情角色。想必深圳的李群和王玨,儼然已經化身成了青少年籃球的“救世主”。
首先,這個三方合作聽上去多麼華麗,俱樂部派遣專業教練團隊進駐學校,就像在給一個毫無籃球經驗的小孩施以“魔法”,讓他瞬間變成NB球星。誰敢說這些專業教練不會和孩子們在訓練中做一些“足球式”關懷?畢竟,籃球的基本功從何說起呢?或許,真應當讓青少年先學會個“傳球”,再考慮打比賽。
其次,隊員與普通學生的文化課程同步進行,真是個天才的主意。若說把集訓和學業結合起來,我簡直要為他們的時間管理大書特書。現如今,孩子們的負擔已經夠重的了,恐怕在球場上期待成為下一個庫裏的同時,仍得面對各科考試的“尿點”。如果能一邊運球一邊解數學題,那簡直是對“全能”的極致追求。
再者,表現優異的隊員將有機會晉升至俱樂部的青年隊,這個條件就像開了一扇通往夢想的門。可是,問問那些年輕球員,當他們還在做拉伸的同時,內心卻在與千千萬萬的競爭對手鬥智鬥勇時,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走出這扇門?顯然,並不是所有刻苦訓練的孩子都有機會跨越這個門檻。
而說到北京師範大學南山附屬學校,它可不是泛泛之輩,培養的可都是未來的籃球明星。可惜,李坤陽飛到美國留學的消息,就像一個燙手山芋,把這項合作拉回了現實。希望這一系列的“戰略合作”真的能培養出一群未來的籃球奇才,而不是讓他們圍繞著各種文化課和訓練資料打轉,這似乎是每個參與者都希望看到的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