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體人眼中的CBA:從只顧分紅到追求營收的拯救之路

來源:微博2025-09-02 20:14

9月2日,讓我們看看CBA聯賽的未來。媒體人@付政浩念叨著,CBA該是到了認真考慮擴軍的時候了。看樣子,民營俱樂部開始通過出售青訓成果和明星球員來謀求營收,似乎讓人覺得新球隊、新資本的加入,可以為這個早已有些沈悶的聯賽註入一些活力和錢財。

自從2014年,CBA就再也沒有擴軍,理由簡直就是各式各樣,像是一場笑話。在商業利益面前,大家擔心的無非是這個大餅越做越薄,最後大家每個人分到的都只是一小塊餅幹。可以想象,CBA公司除卻十足的授權費,每年賺個3000萬,也不過是個讓人咋舌的數值,在俱樂部的騰飛計劃中,這點收入可是一點也不夠看。

更要命的是,聯賽的分紅、冠名費還有門票這些所謂支柱,結合起來也不能撐起俱樂部的未來。當母公司的輸血停止,俱樂部只能如同暴風雨中的小船,隨波逐流,賣球星成為了他們的新希望。這讓人忍不住想,龍獅俱樂部未來的表現,簡直就像是一場勇氣與智慧的雙重考驗,其他俱樂部或許也會隨之而來。

現在,縱觀各個兄弟俱樂部之間,居然能通過相互交易球員來掙點小錢,甚至有可能超過CBA分紅的收益。如果大家都能打破常規思維,CBA的擴軍之路似乎才有了一絲曙光。需不需要新加盟的球隊繳納擴軍費?這主意倒是不錯,可要是他們真有這個財力,也早該加入了。如果能在新夥伴身上弄點收益,何樂而不為?

總之,面對如今“人民籃球”的時代,CBA無論是看民眾的支持,還是俱樂部的持續發展,都亟需新鮮血液。在模仿美國的同時,CBA顯然應該借鑒歐洲的成熟經驗。若想擴軍,老實說,利遠大於弊。

最終,想進入CBA的球隊可別只想著分紅,得想想己方對聯盟的貢獻。畢竟,林衝上梁山得先交“投名狀”,不肯付出只想進來這裏共享利益,那不就成了吃白飯的摸魚者?如果不想只有大鍋飯,那就得主動拉進這個雙向奔赴的合作,而不是在一旁當個旁觀者。

聲明: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,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及真實性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
關於我們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. 奧分體育版權所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