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微信2025-08-20 20:38
在8月20日的男籃亞洲杯決賽中,中國男籃以89-90憾負澳大利亞男籃,未能奪得冠軍。賽後,王俊傑在Nike上海總部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,分享了他在籃球道路上的心路歷程與成長。
14歲時,王俊傑便入選了NBA全球精英計劃,前往澳大利亞NBA學院進行系統訓練。這段經歷讓他意識到,自己的能力並無想象中光鮮,甚至在強手如林的環境中,他發現自己“從最厲害直接掉到了倒數。”這種巨大的反差讓王俊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。
在習慣了從首發到替補的轉變後,他再次邁入NCAA賽場,卻又遭遇了現實的打擊。在大一的34場比賽中,王俊傑僅替補出場20次,場均上場時間僅7.5分鐘。這對他來說,無疑是一次嚴酷的洗禮。他反思道:“那種發現自己水平渺小的感覺如同塵土般無足輕重,重回替補席的經歷讓我感到無比痛苦,身體和心理的雙重煎熬讓我倍感煎熬。”
然而,正是這份掙紮與痛苦,使得王俊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。他直言:“籃球早已融入了我的DNA,離開籃球,生活便失去了重心。”這種對籃球的摯愛,伴隨著他內心不屈的鬥誌,成為了他反彈的動力。在每一個新的環境中,盡管起初只能擔任替補,王俊傑卻始終不認為自己與他人有太大差距,他堅信每個人都不是遙不可及的巨星。
在與他人交流時,王俊傑也時常面臨質疑,有人問道:“既然上場機會不多,何不尋求其他能夠打球的機會?”面對這樣的疑問,他內心堅定:“我不能像失敗者那樣灰頭土臉地離去。”這種執著與勇氣,讓他在困境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,也為將來的成功埋下了堅實的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