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體壇周報2025-08-04 18:44
近日,中國籃球界熱鬧非凡,男籃即將以一支“殘陣”赴征2025年亞洲杯,同時也傳來了余嘉豪成功簽約西甲畢爾巴鄂以及曾凡博與NBA籃網隊達成協議的雙重喜訊。這些消息折射出中國籃球發展的矛盾與希望。
截至目前,雖然中國男籃尚未公布參加亞洲杯的最終12人大名單,但根據之前熱身賽的陣容,我們可以推測出高詩巖、胡明軒、廖三寧、程帥澎、趙睿、王俊傑、余嘉豪、趙嘉義、胡金秋、朱俊龍、李祥波和雷蒙將組成出戰陣容。然而,這並非中國隊最強的陣容,多位主力因傷缺席,包括周琦、楊瀚森、曾凡博、張鎮麟、崔永熙、趙繼偉等。面對來自澳大利亞、新西蘭、黎巴嫩、韓國和日本等國的強勁對手,中國男籃在天賦和經驗上都存在不足,尤其是後衛線急需總結提升,面對普遍擁有美國歸化球員的各隊,我們的後場在速度、對抗以及關鍵時刻的表現上明顯落於下風。
在小組賽中,中國男籃將首戰對陣實力相對較弱的印度、沙特阿拉伯和約旦,理論上有較大機會以小組第一晉級。不過,一旦在小組賽中失利,將可能被迫先進行八強資格賽,而八進四的對決中又很可能遭遇實力強大的澳大利亞,前景堪憂。對此,主教練郭士強保持務實態度,強調會全力以赴,爭取最好的成績。
與此同時,余嘉豪正式加盟西班牙甲級聯賽的畢爾巴鄂,曾凡博也與NBA籃網隊簽約,這成為中國籃球的一大亮點。余嘉豪身高2米21,選擇離開CBA的舒適圈,敢於到國外追求更高水平的競技挑戰,令人敬佩。而他的留洋之路將從西乙聯賽開始,月薪僅2000歐元,遠低於國內的高額合同,這種選擇彰顯了他及新一代球員對自我提升的渴望。
中國男籃如今面臨的境遇與年輕球員留洋的消息構成了鮮明的對比。一方面,國家隊在新老交替中艱難摸索,難以短期重現輝煌;另一方面,年輕球員的留洋趨勢標誌著人才培養模式的積極轉變,這種短期的痛苦與長遠的期望並存,真實反映出中國籃球轉型的過程。
回顧我國籃球的輝煌歷史,姚明、王治郅、易建聯等核心球員的出色表現皆依賴於他們豐富的海外聯賽經歷。在現代籃球的競爭中,盡早接觸國際的先進理念和訓練方法,幫助年輕球員在更高水平的環境中磨礪,將是增強中國籃球整體實力的必經之路。
此次“殘陣出征”的亞洲杯雖然不易期待驚艷表現,但余嘉豪、曾凡博們的留洋讓我們看到了光明的未來。如果中國籃球能夠堅持這一方向,持之以恒地積累經驗,必將迎來更為豐碩的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