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微博2025-07-02 14:36
7月2日,中國男籃U19在世界杯小組賽中以82-99不敵斯洛文尼亞,遺憾地遭遇了小組賽的三連敗。對此,籃球評論員朱彥碩發表了一些觀點,探討了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。
有些人不禁感到疑惑,為什麼中國的U16和U17團隊表現出色,而到了U19卻陷入低谷?其實,這個問題的解答並不復雜。中國年輕球員在早期受到系統化訓練,並且在身體發育上相對較快,這在某種程度上為他們帶來了優勢。然而,隨著時間的發展,隨著對手的成長與進步,中國隊的優勢也逐漸被反超,這在競技體育中是一個常見的現象。
在對比歐美球隊時,17到20歲的這一年齡段,歐美球員的進步速度顯然更快。中國的年輕球員在戰術方面的培養相對較早,但歐美的選手在16、17歲至今仍在進行基礎訓練,自然而然會形成更紮實的戰術理解。朱彥碩曾向一位美國高中教練請教,在與臺灣的高中球隊比賽時,這位教練對臺灣球隊策略的多樣性感到十分驚訝,他坦言這樣的防守戰術他們的訓練中尚未涉及,至少在早期階段只是教授一些基礎概念。等到球員的身體素質能夠支持復雜戰術時,再進一步深化戰術的講解。
當然,雖然普通的高中比賽中,這種幼稚的戰術訓練可能有效,但在國字號球隊中,顯然就不太適用了。這也正是中國球隊普遍顯現出早熟的原因。球員在年輕時養成的不良習慣,一旦進入國青或成年隊,就會形成沈屙,進而影響全隊的表現。國字號的教練雖然努力想要改變這一現象,但無奈事態變化往往難以逆轉,換個教練或許結果也不會有所不同。這一系列的溝通與訓練理念的落差,最終導致中國男籃U19在國際賽場上難以如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