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的罰球一直都不盡如人意嗎

來源:直播吧2025-04-30 16:48

在廣廈與遼寧的半決賽第二場,我們見證了一場罰球的“金屬碰撞”,兩隊合計72次罰球中僅成功43次,命中率不過59.7%。而就在日前,山西與首鋼的對決中,雙方再次展示了罰球的低迷,60次罰球僅命中39次,命中率提升至65%。確實,我們如今的罰球操作,早已和過去無法相提並論。那麼,這種情況到底是何時開始的呢?

為了追溯這一問題,我們整理了歷史數據,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——現如今,竟是CBA歷史上罰球整體水平最優秀的時期。自1995年起,CBA的罰球命中率中位數最高曾達到76.6%,這一數據在2019年和今年得到證實。可那些被球迷懷念的“美好舊時光”,罰球實則一度低迷。2002年以前,CBA的罰球命中率中位數都未能突破72%的門檻。

追溯歷史,1997年四川男籃的罰球成績讓人震驚——452次罰球僅成功235次,命中率的52%曾是歷史的谷底。而真正的“罰球災難”還需等至1998年,此時浙江隊的罰球命中率僅為55.8%,成為該年最差的隊伍。

隨之而來的疑問則是,中國球員罰球能力為何給人良好印象?答案顯而易見:國家隊的傑出表現。1996年至2008年,這段時間中國男籃的罰球表現不可小覷,除了2004年雅典奧運和2007年亞洲杯,其余時間整支球隊的罰球命中率平均超出80%。

例如在2003年和2005年的亞錦賽,罰球表現可用“準到不科學”來形容。2003年,罰球效率最低的李可也有75%的表現,姚明和巴特爾都展現了高效罰球。可是,這種現象僅限於那十年間,2008年後,隨著國手們的退役,中國男籃的罰球水平直線下滑,甚至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創下59.8%的歷史低點。

所以,若從1996年起說“中國男籃罰球越來越差”,似乎頗為合理。然而,若推溯至1996年之前,情況並不是如此。1984年到1992年的三屆奧運會,中國男籃的罰球命中率均未超過67%。

換句話說,人們談論“老一輩中國男籃罰球準”,真正的參考時期其實在1996年至2008年,而非所有“老一輩”球員的表現。

是什麼讓這一代球員的表現如此優秀?或許,他們正是中國籃球史上天賦與勤奮並存的卓越代表。李楠在初期表現欠佳,罰球命中率僅55.9%,但經過不懈努力,其罰球水平迅速提升。姚明也是如此,早年的罰球表現十分平庸,但通過艱苦訓練,他的罰球命中率在後期成就斐然。

然而,可悲的是,待這一代球員退役後,中國籃球的現狀讓人失望。如今我們依然能看到罰球失誤頻頻的國手。王哲林的罰球命中率紀錄顯示了從62.7%下降至56.6%的驚人滑坡,周琦也未能幸免,面對其過往的74%命中率,如今反而不及。

雖然沒有確鑿數據證明“中國整體罰球水平在下降”,但不少國手的基本功確實令人堪憂。尤其是2016年後,中國男籃在四屆大賽中的罰球表現,無不讓人感到失望。我們或許不得不承認,這一代的中國男籃,確實需要更多的勤奮與磨練。

聲明: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,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及真實性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
關於我們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. 奧分體育版權所有。